近日,知名教育科技企業上海風創信息咨詢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風創公司)訴河南海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河南海風公司)又有了新進展。最新公開資料顯示,法院已經駁回河南海風公司對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一審裁定的上訴,維持原判,這也就意味著這場在教育業界引起廣泛關注的案件即將塵埃落定。
按照上海知識產權法院2018年7月30日所作出的《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民事裁定書》,被告人河南海風公司被判令河南海風公司立即停止侵害風創公司“海風教育”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,立即停止在企業名稱中使用“海風”字樣,刊登聲明消除影響,并賠償風創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55萬元。
在這起侵犯商標專用權的案件中,有一些實時值得特別注意。風創公司作為“海風教育”這一教育品牌的擁有者,近年投入了大量資金和其他資源到品牌的打造和推廣上。經過幾年的發展,“海風教育”已經成為K12在線一對一教育領域的全國知名品牌,目前該品牌智能學習平臺注冊學員規模已經突破700萬,累積幫助超過23萬名中小學生在學習中獲益,形成了全國性的影響力和良好的品牌知名度、美譽度。
而河南海風公司作為一家同樣從事教培業務的教育企業,在其官方網站中使用“海風升學”“海風教育”等字樣,用以開展輔導培訓等業務,顯然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廣大消費者的認知和選擇產生混淆,其“借勢營銷”的行為不僅侵犯了風創公司對“海風教育”的商標專有權,而且對行業的競爭環境也帶來了不利影響。
作為以教育為主要產品的行業,本應對知識產權抱有更高的尊重和敬畏之心,因為大家所要面對的都是正處在人生觀、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青少年,如果一個教育企業都不能尊重知識產權、公平競爭,那么將使教育的意義存在很大的疑慮。
隨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不斷進步,未來將會有更多尊重知識產權的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,也有利于企業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創新上。反之,那些想打“擦邊球”的企業則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格處罰。
新聞來源:百家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