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字號不管在服務還是品質上,都可以稱為中國的行業代表。但近年來,老字號商標爭奪、域名侵權等知識產權侵權事件頻發,這也使得老字號商標官司,一度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。
3月12日,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全體會議上,全國人大代表、啟迪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雅萍提到了南北稻香村“同案不同判”的問題。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現場進行了回應,并透露,兩家是基于歷史原因,都擁有了稻香村商標,應該合理劃分使用的區別,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,合理劃分雙方權益。
稻香村作為全國知名食品老字號,此次商標權歸屬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。十余年無定論的商標案或在今年有望迎來明晰的判決結果,而追溯“歷史原因”現已成為解決爭議的關鍵所在。
據史料記載,蘇州稻香村始創于公元1773年,當時叫做“蘇州稻香村茶食店”。至今已持續經營246年,其糕點制作技藝更是世代相傳,從未間斷。
而北京稻香村則成立于1983年,是為解決當時的就業問題,在北京市東城區工商聯等的籌劃下成立的,算起來,今年應該剛好36歲了。然而其官網卻顯示,傳承于1895年創立的“稻香村南貨店”,但據史料記載,稻香村南貨店”早就于1926年關張歇業,再無后續。所以北京稻香村所謂“舊店重開”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。北京稻香村通過嫁接歷史為自己披上老字號外衣的同時,也對創始人的身份也進行了包裝。生于1921年的創始人劉振英先生被稱為“第五代傳人”,也就是說 “稻香村南貨店”關張時,他只有5歲,實在難以想象一個5歲孩童是如何在那樣動蕩的年代成為一代匠人傳承后世,況且,劉振英先生是師從“稻香春”,從“血統”上來說他與老字號稻香村也是沒有一點關系
“基于歷史原因”造成的商標爭議,終究還是回到歷史上,從根源解決問題。就南北稻香村商標歸屬問題,中華商業聯合會老字號工作委員會秘書長、老字號專家張健建議,解決老字號之間的糾紛,第一要尊重歷史。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主任李明德也曾表示,解決南北稻香村商標爭議,首先要尊重歷史沿革。
老字號品牌因其歷史悠久,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分叉,導致關系難以梳理,但這絕不能成為“李鬼”趁機仿冒、惡意搶注商標的途徑。我國知識產權法制基本完備的國家,同時,我們完善法律的討論與實踐的腳步也從未停止。相信在每一次的會議過后,我們的法律將會得到極大的完善,判決也會因此而更加正義、廉明。
新聞來源:soh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