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羅事件今日成功引起網民熱議,身在杭州的我們定是再密切關注這件事情吧,下面跟隨百博的腳步一起來看看是什么情況:
近日,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上公開了一起哈“啰”出行與哈“羅”出行之間的商標侵權案裁定書。這份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本月(7月)早些時候作出的管轄權異議二審裁定,駁回了哈啰出行運營方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(下稱“鈞正公司”或“上海哈啰”)的上訴請求,維持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今年早些時候作出的一審裁定,即該案仍將由海淀法院進行審理。
從當初哈啰出行改名開始,雙方的糾紛不斷,再到后來雙方為搶占先機紛紛申請注冊商標;再到兩方對簿公堂,兩個哈啰(羅)的商標“戰爭”搬上了臺面。
“哈啰”出行商標引爭議?
通過商標網檢索可以發現,2016年,上海“哈啰”最早的商標注冊申請時間是2016年,那時候上海“哈啰”也還叫“哈羅單車”。而北京“哈羅”注冊“哈羅”同行有關商標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。
從時間上來看,上海“哈啰”的申請商標晚了一步,從業務范圍來看,北京“哈羅”的業務也更廣泛,能提供定制班車、旅游用車、共享自行車、潮汐式停車等出行產品。綜合來看,上海“哈啰”的商標布局并不理想。
上海“哈啰”在后申請多個“哈羅”相關商標因與北京哈羅在先申請的注冊商標構成相同或類似的商品/服務上的近似商標而多次被駁回,且申請復審后仍被駁。
北京“哈羅”注冊多個類別商標,“突圍”
北京“哈羅”的哈羅同行是一家名為“常青竹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”的企業旗下的一款主打應用,公司也因此而曾將自家官網標識為“哈羅同行”,更于2018年將企業名稱變更為“哈羅出行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”。
這家2013年成立的來自北京的交通出行運營技術提供商,主要服務于北京的機關單位、園區、企業、社區居民等,為其提供共享定制班車、短途擺渡車、旅游用車、共享自行車、潮汐式停車等出行產品。
通過中國商標網數據可以了解到,北京“哈羅”的商標意識更強,這些年申請注冊了涵蓋多個類別的超過140個商標。
其實,不管上海“哈啰”與北京“哈羅”在市場業務上有無沖突,他們之間的這場“商標大戰”始終會爆發。一方面,北京“哈羅”為堵住上海“哈啰”的后路,已提交帶有“啰”的商標申請。另一方面,北京“哈羅”以商標侵權為由將上海“哈啰”告上法院。
目前,案件還在北京海淀法院審理,后續雙方究竟是達成和解還是繼續“鏖戰”更不得而知。
泓翎科技分析
商標糾紛案件每天都在上演,商標維權真的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,所以,再次提醒大家,一定一定一定要做好商標規劃和布局。
商標申請遵循“申請在先”原則,所以只要你申請的商標是滿足商標申請要求的。被商標局批準注冊后,你就能享有此商標的專用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