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為某品牌(以下簡稱A品牌)真實案例,為保護品牌隱私,已對品牌相關信息做脫敏處理。
- 背 景 分 析 -
和很多知名品牌一樣,A品牌對經銷商有約束條款,因此很少會出現惡意低價的情況。但隨著網絡渠道的開放,線上越來越多的未授權C店出現低價亂價、竄貨仿貨的情況。很多C店售賣價格遠低于品牌指導價,對品牌信譽、價格體系和經銷商利益都有很大的影響。
- 線 上 情 況 -
- 情 況 分 析 -
從上圖可以看出,搜索A品牌關鍵詞,淘寶上展示信息有4000多條,相關店鋪3733家,且多數排名靠前的店鋪和產品并非正規來源。這些未授權店鋪分走了A品牌多數流量。
據統計,淘寶前三頁展示的132個產品中,有87個來源非授權店鋪,占產品的65.91%。
據不完全統計,淘寶上某非授權店鋪的月銷量為956件,按該產品價格365/件來算,就單單一家非授權店鋪中的一個產品,A品牌每月就要損失銷售額近35萬元。
- 品 牌 方 處 理 方 式 -
A品牌法務部負責人告訴我們:“我們有通過旺旺警告過他們,也發過律師函,效果都不好。我們后來也去淘寶投訴過,但淘寶以對方沒有明顯侵權現象為理由不受理?!?/span>
- 百 博 處 理 方 案 -
1. 品牌方內部渠道管理制度規范化,對現有體系內經銷商進行梳理,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。
2. 百博通過專業的運營團隊對線上違規行為進行投訴,愿意配合的商家招募為分銷商,不愿意配合的商家強制投訴下架。
3. 對線上分銷商價格實時監控,如有商家低于品牌指導價售賣,隨時預警。
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底,百博電商為A品牌下架線上違規產品共988件,平均每月198件。在百博電商管控的5個月內,A品牌非授權經銷商占比有所下降,很大降低了非授權渠道對正規渠道的沖擊。